mercredi 29 avril 2009

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欧洲人——米兰设计周杂想

这次看展的一大感慨是,日本设计师真的窜出来了哦。在专业设计展厅内,随处可见日本设计师的名字,米兰城中,日本设计也是年年设展。就连青年设计师展厅 里,日本人也相当不少呢。不过,千里迢迢来自日本那么大老远的日本设计师还是腼腆的居多。不少人在展台边上干干的一杵,就那样呆着了,不太会来事儿的热情 的介绍,或者根本没想过展览了之后自己的产品怎么卖,怎么批量生产。。。总之,虽然日本同学已经大量打入设计主流,可是个人东方本性还是基本没啥改变呀。

韩国人还没日本人那样大量进入设计主流。不过少少的也能看到韩国特色的名字了。韩国人感觉没有日本人那么木纳,至少我看到的感觉是很嚣张的。但是也有木纳和完全没有现代化,还在走传统元素的路子的设计。


中 国人,基本还没有在主流设计名单上看来。大致来说,还处在山寨形象中,为所有欧洲厂商所避之不及。不过在青年设计师展中,今年第一次出现了一间完全民间的 设计组织。他们的标题是中国设计再思考,作品是一组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思
考而做的设计。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自费来米兰展览,作品也完全是思考的练习,完全 不是为了生产卖钱。很敬佩,这就是所谓的理想青年吧!不过就作品而言,个人感觉还是有些拘泥于传统,还是没有找到现代化的中国精神和现代化的中国视觉语 言。communiquer的方式也相当生硬。每个作品旁边都配了一大段文字来解释意义。比如一盏灯的构思那个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于是灯的旁边配上一大 段以西方思维来说有点怪怪的故事。就我个人来说,其实这个故事的重点就设计一盏灯来说,是那种偷偷的光明,偷偷的一点点温暖的浪漫。不仅是中国人,所有人 类,都会有过那种黑暗中被邻近漏出来的灯光所感动和温暖的经历吧。用一个更敏感的充满情感的造型来说明这个故事,不是更直白吗?教科书的解释方式,让观者 在花了大把的时间去理解之后,换回一个明白了却没有情感沟通的“哦”。还有就是这个团队依然和所有中国人(包括我自己)一样,缺乏氛围设计的观念。墙上有 点不平的贴了几张A4打印纸作为解释,缺乏精致完成感和一种整体的气氛。不过批评这么多,总体我还是觉得他们很棒。他们是在探索,即使现在做的有点粗糙, 可是他们会继续进步的。

另一个中国的展点是中央美院。(似乎)一眼望去,依然是玩传统元素。。。彩色塑料片的椅子上生硬的凑着蝴蝶, 飞檐。。。我知道他们想要说什么,不就是传统元素和现代的结合吗,可是世界这么大,总归有除了探索传统元素再利用之外的事情要做吧。。。那边的瑞士团体在 做关于石油耗尽如何生活的设计研究,这里韩国设计
师已经高度完成了揉合了灯光变化与运动的一组灯的设计,我们的“官方”设计研究怎么就老停留在传统传统传 统里啊,我们是现代的中国人啊,我们要向前走啊。。。嗯,迅速拍下一张照片,掩面逃走。

欧洲人的设计,一如既往。刚到欧洲时觉得惊为天 人,看多了也就知道套路,会觉得腻。冷冷的理性,有时夹杂着小小的幽默感和淡淡的夸张讽刺
。好在有亚洲设计师,带来非常非常细腻和感性的气息,让人觉得异 常清新。当然,如果成日看超级感性细腻的一堆堆作品,估计也会看到要爆发吧。好在,世界变的越来越小距离越来越近,越混合,越美,越有滋味。

很诗意的椅子。可惜日本设计师自己也没想出来批量生产的技术。。。
传统,,,又见传统。。。
超级嚣张的韩国女生的展台
这位日本仁兄,整个展台就孤零零放了这个。。。好闷骚,好腼腆。。。

我是谁?——米兰设计周杂想

在米兰设计沙龙的时候,老有晕晕的感觉。我到底是谁?这么简单的问题,却随着身边环境与人的变换,变的复杂纠缠起来。

你来自哪里?挺简单的问题。我是丸子,我来自中国南京。在巴黎,这个问题是这样干脆的回答的。可是,在米兰,和身边的小C说着法语,再用生硬的英语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交谈着,这个问题就变的困难模糊起来。嗯,我是丸子,我来自于中国南京,在这里,好像就很奇怪了。首先虽然南京是我的家乡,可是18岁我就离开那里了。在我成长的关键性阶段中,南京并没有在我身留下深深的印记。无锡是我上大学的地方,我在那里呆了6年,是一个对我来说比南京更有贴身气息的城市,可是我不能说我来自无锡,我不是无锡人,我也早已毕业,和这个城市再无半点联系。只好模糊的说,我来自于巴黎。虽然,这里只是我今年暂居的地方,而我却把他说的像我的老根据地一样。

你是谁?嗯,我是丸子,中国人。可是我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来到这里看设计展的,我当然说我是设计师啦。那你就是中国设计师咯?逻辑的说,是的,可是,我却无法说是。作为一个快毕业的设计学生,我的设计基础是在中国打的,可是设计最重要和关键的部分(至少对目前来说),却是在法国最好的学校里学的,比如做演讲,我甚至没有用中文真正做过有质量的演讲,真是在法国的学校里,一步步学会怎么做一个presentation,怎么communiquer。我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设计师了,要说,只能说是中法混血吧。

和小C一路叽叽咕咕说着法语,受到的是法国人的待遇。别人不时会主动蹦出些法语来给我们讲解,至少也来个au revoir之类的。可是当我独自一人,中国人的脸又让我受到另一种待遇:明明开放拍照的展台,却对着我中国人的脸说:no photo。当我和小C说起法语,对方的脸又松下来,解释说是怕了中国人的抄袭。我不想否认我是中国人,可是我却不想背上抄袭犯的名字。所以,我躲在法语的背后,说,I come from Paris.

这个总是能引起别人一声恭维意味的“ 哦!”的答案,让我心里总是微微苦笑一下。

lundi 20 avril 2009

自然是什么 (未完)

自然是什么?

森林是自然吗?是吧?那人造森林也是自然吗?动物是自然吗?是吧?那家畜啊宠物啊是自然吗?不是?那他们是什么啊,人造物?也不是啊,人家也是活的啊,也不会说话光会汪汪咩咩什么的,怎么就不自然了?

elias说,自从人类变成文明人之后,他们就管自己被压抑的天性叫做自然。卢梭大师更是认为,自然的东西是最最好的,自然已经给了人类一切的好东西,人类却把他们给扭曲变质了。卢梭倡导回到自然。不过,此自然细究起来,完全不是文明出现前那个真正野性的自然。他笔下的“野蛮人”与考古学家发掘出现的野蛮人相差甚大呢。

反正,就有那么一种东西,它并不来自于那个没有人迹的野生世界,或者说,它随文明社会而生,我们却管它叫作自然。有时候,我们又管它叫童心,称赞它为一种品质。比如敢于说国王没穿衣服。这种品质稍微扩展一点,就可以发现它其实和拒绝与纳粹合作,或者敢于站出来指出c党的纰漏,是同一种东西。我们的世界有太多的文化了,大多数人在本能的对事物产生自己的评价之前,已经不动脑筋地被教导好该怎样评价那些事物了。从这点上来看,可以说我们完全生活在一个“非自然”的“人工”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那些还用自己的脑子,自己的小情商体验各种情感,思考各种事物的人,有时候被称为傻子,有时候被称为孩子气,不小心成功了,就被称为有孩子气的成功人士。

那么,真的存在一种“自然”,如卢梭大人所说的,纯粹的好东西,只要保持住了,就幸福了?这“自然”就是上帝准备好的现成的馅饼,就在远处等着我们去发掘它了?

似乎,有点,太过于简单和美好了吧。。。这个问题尤其是道德什么的,好像探讨起来尤其艰深。之前最开始接触过阿伦特的书,似乎有探讨过这个问题。不过阿伦特大师一直还没有毅力去拜读。。。

还是回到简单一些的问题上来吧。似乎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用“自然”的眼神来看待和思考事物,就会有比较不同的结果。比如爱因斯坦同志因为小时候没和大家一样早早搞懂时间的概念,长大了也一直在执着的自己想啊想,就想出个相对论来。

………………胡思乱想未完待续

vendredi 17 avril 2009

都来参加09巴黎音乐节吧!

主题:音乐=噪音+好心情!

本次音乐会将由各种由玩具改装的自创乐器+各种经典乐器演奏+DJ Damix+MPC现场live合成音乐组成~时间为夏至,也就是巴黎音乐节,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至少严重关注!

以下是玩具改装乐器之一:


Scratching with a circuit bent jukebox toy from cyrille martraire on Vimeo.

jeudi 16 avril 2009

焦虑

今天一直很焦虑。因为要见负责phase diplome阶段的负责人老头,因为又要谈到最让我头疼的问题:毕业设计的主题……
之前逼迫自己努力在网上看设计师的网站,看跟设计有关的东西,然后,结果就是想尖叫,想吐。真想对设计说,去你妈的吧,我不玩了!是的,就是这样的。每隔一段时间,那种厌恶感就会回来了。最主要的就是那种无力感。设计能做什么呢?他装模作样的可以改变社会,proposer无数看似精巧奇趣的玩意儿,而设计师更是常常以star的面具抛头露面,可是看多了这些喧嚣的表现,真觉得想作呕。(今天呕点好像很低的说) 每天都有无数以设计师或准设计师自居的人绞尽脑汁消耗能量创造出无数虚拟的或实际的东西出来,尤其是设计博客和设计杂志,设计网站,不断的为这些东西摇旗呐喊。他们似乎总是用同一种语调来说话,一种浮夸的,假惺惺的,snoble的语调。而这种语调,文风,真让我想吐。如此多的“设计”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了吗?到底有哪些“设计”真正把我们的生活向前推,让我们更好,更愉快,更幸福?抑或他们存在的真正目的其实不过是自慰而已,最后求得一个一个人自娱自乐的高潮?设计,本来是和产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共存的一个东西,如今却自我膨胀的飘起来了。飘的那么高,脱离了产品,脱离了日常生活,高高在上的说,你们这帮可怜的俗人,应该如此这般,跟随我吧。。。

我觉得自己一向有些自闭的方式还是对的。不把百分百的所有时间交给“设计”,不看设计杂志,不看设计网站,极少看设计图书。每当一段时间后,去翻一番设计杂志或设计网站,得到的结果就是内心的宁静被完全搅乱。

mardi 14 avril 2009

读卢梭

有一种力量,能够穿过三百多年的时空,直击心底。

有一种精神,能够经历无数的思想、文化之潮流变动,在三百多年的时空之后仍然灼灼发光,锐利如初。

lundi 6 avril 2009

Valentino









周六陪小C去老佛爷看看西装。走过一楼某个地方,隐约看到LOUIS VITTON的大牌子。心里说,哦,原来老佛爷里lv的专柜在这个位置哈。继续往前走,突然,就走不动了。几个包包突然就把我的眼睛给烧着了。那是什么样的包呢,极原始的刺激性颜色,孔雀蓝,大红,大紫,黑,没有含蓄的唧唧歪歪,整个包身就是一大朵怒放的玫瑰,毫无其他扭捏细小的装饰。那个架势就好像一个灿烂的拉丁美女,无比热情的对你说:“看!” 身不由己的就扑上去了。怎么可能!LV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来?这不是他的风格!然后,优雅的售货员夫人就走过来,亲切的向我介绍起来,手工皮质价格,还问我要不要试着背一背。嗯,我也是个熊人,一听价格腿都暗地里软了,阿姨,我就是打酱油路过的,不用这么浪费您的时间了。。。最后亲切的阿姨还是送了我一本包装极为精美的目录。拿在手上定睛一看,嗯,原来人家不是LV,是个叫valentino的牌牌。
虽然一听价格我就吓的溜走了,可是心里还是止不住的激动。我一向是时尚白痴,不仅不懂,还没什么兴趣,有时候还小鄙视一下。我是向来不觉得那些有着暴发户价格,和bling bling外表的包包有什么好看的。我不懂它们的视觉语言,因此它们和我之前没有任何沟通。可是!竟然有一种包,完全没有用那些惯常的mode语言来建构,完全不需要去了解时尚语言才能欣赏。它是用最原始最单纯可是最热烈击中心底的那种情感以最纯粹的方式造出来的。不用是上流社会,不用是多金的淑女,看到它,就会被它打动!

回家一路上都激动的很。原来,世界上真的有直接打中心底的那种纯粹的东西!真正直击人心的好东西,是跨越那些所谓的时尚元素,潮流,季节而自由自在地存在的。valentino的这一系列包里,设计元素简单到极致:花,花瓣,怒放的玫瑰花。而这些最简单的元素,则被最大程度的热烈的表达出来,整个包面或干脆就是一整朵玫瑰,或完全由慢慢的无数朵丝绸玫瑰来组成特别的肌理,抑或就细腻而单纯的展现皱褶的肌理之美。完全没有女包设计中常见的那些功能与形状都模糊不清未置可否的那些金属件,皱褶,穗带,一排排的孔洞……真的就好比我在论文中研究的那样。现实社会是那样的压抑与复杂,于是自然而挟带野性的东西,就更能直击我们的心底……

一路想着valentino的艳丽的包,觉得心里满满的,满满的是躁动的希望和活力。

mercredi 1 avril 2009

广告时间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for musicians and non-musicians from cyrille martraire on Vimeo.

业余爱好者为业余爱好者做的乐器。极简单的结构,一个光线传感器,根据光的强弱控制声音的变化。两个简单的按钮,只演奏音乐中紧挨着的两个音符。演奏起来嘛,不能不说,还挺有眩眩的效果哒。